1
/
/
易水砚雕刻艺术的发展研究

易水砚雕刻艺术的发展研究

易水砚雕刻艺术的发展研究

详情

    砚雕是我国特有的手工艺品种。艺术学理论中,砚雕属于具有实用性的造型艺术,应该是工艺美术范畴。易水砚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北方名砚,素有“南端北易”之称。历史上易水砚雕刻以及艺术发展随着社会环境变化几经沉浮,多次面临发展困境。走到今天,易水砚雕刻艺术可以说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点。而推动和影响易水砚艺术发展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一、传承是易水砚艺术发展的根基

    今天的易水砚艺术是历史积淀的产物,没有对传统的继承, 也就没有今天的发展。这门艺术长期以来师徒传授、子承父业, 艺术风格相对稳定,百年来未有大变化。传统的易水砚和很多民间手工艺一样,它的艺术性因素是从属于实用性的。砚堂、墨池是工艺的重点,是选材、雕刻、打磨的关键。因为砚的主要功用是研墨、储墨,所以对砚的评价标准是“发墨如油”“滑不拒墨、涩不滞笔”“呵气成云、储墨不涸”等。这时的易砚多是方圆规整、个体不很大。造型向平面发展,不会太厚太高,主要是方便案头摆放。当然,也有很多“随形砚”,雕刻迁就石材形状,其最大的考虑应该还是为了节约原料。传统易水砚的题材, 主要是一些吉祥图案,其核心是龙凤,尤以龙的形象最多。一般雕龙的砚,就是比较精的、比较高档的了。更多的小型砚, 题材非常简单,往往是利用底色上的一小块翠绿或紫色,雕几片竹叶、雕串葡萄、雕些折枝花卉,甚或是雕一两只草虫。根据题材的要求,传统的易水砚雕刻技法上是以平雕、浮雕为主的, 浅浮雕结合一些高浮雕,少用透雕、圆雕。整体雕刻风格是粗放和质朴的,民间的泥土气息很浓,不像南方砚文人气那么强。对线条的处理简单、果断,构图不追求形似,也未必符合透视。整体上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而细节又很突出和繁缛,如对鱼鳞、龙鳞的处理,往往是一片片要交待清楚的,而鱼和龙的整体却是高度概括的。这可以看作民间艺术的独特写意风格吧。传统易水砚的艺术魅力,源自“纯手工”的雕刻方式。百年来易水砚工匠在家庭作坊雕刻,用的是凿子、刻刀等最基本的工具。他们面对的是易水河畔采来的石头,心里想着师傅传授的图案,在高度程式化的重复中,生产出绝对各不相同的产品。当你用手掌托起一方这样的易砚时,它可能不很规则对称,还可能有些粗糙的感觉,但整体上感受到的却是和谐和优美。抚摸着它, 仿佛看到一个老匠人,花白头发,一脸皱纹,一身尘土,一边刻坯一边用粗糙结实的手指拂去细小的石屑的场景。手工艺术之美,便承载着人类对原始劳动的记忆和崇拜,隐藏在我们的审美基因之中。

 

二、创新是易水砚艺术发展的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易水砚生产恢复增长,易水砚艺术的眼界拓宽了, 创新的步伐加大了。易水砚艺术的创新首先表现在题材的丰富上。在传统基础上易水砚博采众长、不断创新,现已经发展为十几个系列、上百个品种。主要是龙凤、瑞兽、山水风光、亭台楼阁、花草虫鱼、人物肖像、故事(取材于神话、传说、历史、诗文成语)、生肖、文化砚(琴棋、书简、古钱币)等。其中,人物题材,书简、琴棋文化砚是传统易砚绝少涉及的 ;山水楼阁也多是借鉴了端砚等南方名砚的造型与技法,和传统的易砚表现方法不同 ;至于龙凤等传统题材,其造型、雕刻风格也有变化, 最明显的就是由平面构图到立体造型的转变。所以,虽然还是老的题材,往往别出心裁、另具新意。

其次,题材的拓展是以雕刻工艺的进步和技法的丰富为基础的。当代易水砚雕刻打破了传统技法的局限,综合运用浮雕、圆雕、透雕、巧雕等多种石雕技法。由于圆雕和透雕的更多使用, 使易砚作品向立体化发展,向大型化发展。突出表现在易砚研发了一个砚雕新品种,即“巨砚”。所谓“巨砚”是指砚雕作品体型巨大,重量惊人,有的重达数吨、数十吨。这么大的砚雕, 是其它砚品所没有的。巨大的天然石材,是易水砚得天独厚的优势。代表作有1997 年为纪念香港回归制作的6吨巨砚“归砚”,

1999 年为迎接建国50 年大庆设计制作的重30 吨的“中华九龙巨砚”,2007 年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的“中华腾龙砚”等。这些 “巨砚”虽然不离砚的题材和造型,但是从设计、构图、雕工上和传统的易砚已相去甚远了。它已经从传统手工艺,跨入了室内、外环境艺术领域。

第三、当代易水砚汇合古今,交融南北,逐步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易水砚艺术发展过程中,有个问题一直难以回避。易水砚向南方的名砚,主要是端砚、歙砚学习很多。从易水砚前二、三十年的作品中不难看出,从选题、技法到整体风貌上易水砚全方位的借鉴了端砚、歙砚。现代社会,信息交流十分发达,促进了南北砚雕艺术风格的迅速融合。某种意义上,借鉴学习也是一种创新。但是照搬照抄、毫无个性的模仿无异于艺术上的自杀。易水砚的学习借鉴并不止步于其它砚雕,它大胆向剪纸、陶艺,乃至西方造型艺术如油画等取经,大大丰富了易水砚品种,也贴近了现代社会审美需求。同时,从平面向立体化发展,研发巨砚,开拓了砚雕与室内装饰、环境艺术结合的发展道路。当代易水砚更重观赏性和艺术价值,总体看刀法果断、稳重,线条舒展流畅,粗犷而不粗陋, 豪放而不生硬。又兼具南方砚雕之长,细节精巧、刀法园转秀美。易水砚艺术正在形成珍视传统、融汇百家、勇于创新的独特风格。

三、产业发展对易水砚艺术是把双刃剑

易水砚产业化发展,总体上来说对艺术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历史上经济环境不好的时期,易水砚生产几乎停滞,艺术上不但没有发展还面临失传的风险。现在易水砚文化产业空前繁荣, 艺术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可见,作为传统手工艺,艺术的发展往往和产业发展是相伴随的。当然这种共同发展却不一定是同步的。产业发展给了艺术什么呢?首先是市场的推动力、引领力。产品有销路,有市场,自然就会有更多生产,有更高层次的需求,就推动产品的研发、创新。其次,有了经济上的收益,才会吸引更多人才。据业内人士统计,易水砚规模生产企业有百余家,相关从业人员过万。易水砚艺术发展,需要更多高层次的艺术人才投身其中,这样才会使之永葆青春。只有产业发展了,才能给这些人创造出施展才华的平台。第三,产业的发展,也造就了推动艺术发展的主体——现代企业。2008 年6 月, 易水砚制作技艺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四、个性化的创作是易水砚艺术发展的新方向

前面提到,传统手工艺多产生于人们生活中实用性、功利性的需要,有的是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如苇编、柳编等 ;有的是装饰品,装点生活之用,如剪纸、年画 ;有的有些超验的作用, 如门神、造像等。在这些实用性的基础上,长期的手工劳动中, 又发展出艺术性来。有时是因为在实用上添加了装饰、审美的内容,如陶瓷艺术等。有时却仅是技艺的纯熟,在固定模式中重复, 所谓“带着镣铐跳舞”,却产生出美感来。不论怎样,这些传统手工艺往往要面临被现代化生产取代的共同命运。有些虽然未被取代,却因其实用性的不存在,而自己走完了历史进程。有些还不错,被陈列到博物馆,成为“博物馆中的艺术”。当然也有些实用性消失,艺术性却越强,由实用手工艺品转变为纯粹的艺术品。这类艺术品是否也要以博物馆为归宿,现在还不好结论。易水砚艺术看来也难逃命运的安排,随着人们书写方式的改变,易水砚原有的实用性在逐渐消失,实现易砚艺术性的发展是命运的选择。而艺术的生命是“个性”和不可重复性。易水砚艺术要发展必须有一些“个人化”的创作。它不是大规模的重复生产,不是工匠的谋生手段,更不是用机器代替手工,那应该是艺术家的杰作。是艺术家发挥性灵,在艺术圣境中的个性化的随意挥洒。个性化的发展可能是易水砚这门古老艺术新的希望。袁茁萌  河北大学图书馆

 

关键词:

网站首页       关于易水砚       代表作       私人定制       荣誉资质       传习所      在线购买

在线客服
客服热线
15533237370 15533237370
服务时间:
8:00 - 24:00
客服组:
在线客服

cpoyright © 2019 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9026822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保定